利用建築信息模型加強天氣雷達的維修工作
利用建築信息模型加強天氣雷達的維修工作
謝淑媚
2019年12月
什麼是建築信息模型?
建築信息模型將物件的物理及功能特性數碼化,以便採用三維模型及數據庫技術來管理。香港建築行業正推廣這項技術,皆因它在建造過程的不同階段帶來裨益,例如優化規劃工作及加強協調溝通 [1]。建築信息模型包含不同類別的建築組件(如門、窗),而每個組件附有某些特性,包括其構造物料和大小等,每個組件的特性都儲存在數據庫內。利用這些組件,可在虛擬的環境下搭造建築物。此外,在某項工程所使用的建築信息模型組件,可在另一個建築項目內被重用。
建築信息模型如何幫助天氣雷達的維修?
香港天文台最近完成一個先導項目,利用建築信息模型來支援知識承傳。當中應用建築信息模型,建立了大老山天氣雷達站的三維模型(圖一)。透過這模型,維修人員可從三維角度檢視雷達系統的不同組件,包括嵌入在雷達系統內或安裝在機箱內的組件,另外亦製作動畫來顯示雷達維修的詳細步驟,例如更換「調速管」的步驟(圖二)。「調速管」是雷達系統的重要組件,約每年需被更換一次。由於「調速管」藏在容器內,當雷達運作時難以被檢視,維修人員只能靠每年維修雷達時,才有機會透過現場訓練來學習更換「調速管」的相關知識和技巧。應用建築信息模型後,維修人員可透過相關動畫,深入了解整個更換「調速管」的過程(圖三)。利用建築信息模型所製作的動畫,讓維修導師透過虛擬的環境向新同事分享他們的雷達操作經驗,而不須前往雷達站及影響雷達的運作下進行訓練,這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作知識承傳和共享。

圖一 大老山天氣雷達站的建築信息模型。插圖為站內儀器房的設備。

圖二 模擬更換「調速管」的步驟。

圖三 天文台技術人員進行有關雷達維修程序的內部培訓。
參考資料:
[1]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建築信息模擬及地理信息系統
[1]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建築信息模擬及地理信息系統